侯玉荣伺候公爹吃饭 李文奇 摄
卫辉市庞寨乡柳位村农妇侯玉荣,不仅独自供养了两个孩子上大学,还精心伺候八旬公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担起了一个苦难的家,赢得了亲人和乡邻的称赞。
现年55岁的侯玉荣,1985年与刘俊涛结婚。当时,全家16亩地,丈夫常年在外地上班,只是偶尔在收秋种麦时才回来一次,繁重的农活几乎都落在了她的肩上。无奈之下,她被迫学会了男人才干的农活,开拖拉机、犁地、拉粮食样样都不输于男人。
2008年,婆婆去世,除了打理十几亩的责任田外,繁重的家务也落在她肩上。但她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次累。
不幸在2011年发生,丈夫刘俊涛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她瞬间崩溃,这个家庭,上有80多岁的公爹,下有两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她不敢想,只觉得天塌了下来。后来,在亲人和好友的劝说下,她选择了坚强。为了老人,为了子女,她顽强地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为了在外地上学的子女安心,她总是乐观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别担心家里,爷爷的身体很好,缺钱了给妈说。”
公爹有糖尿病,一日三餐,侯玉荣就变着花样做饭。不能喝玉米糊,就做小米粥,不爱吃鸡蛋,就买无糖食品。公爹牙口不好,他就炒蔬菜,并且每次都炖得烂乎乎的。侯玉荣悄悄对记者说,其实她喜欢喝玉米粥,喜欢吃凉拌菜,就做俩人的饭,她只能随着老人吃了。
干那么多的农活,要说不累,也是假的。可是,她天天按时做饭,并总以老人的喜好标准来做饭。
公爹耳聋得厉害,为了便于沟通,她摸索出了手势沟通法,招招手,摆摆手,公爹都会心领神会。好在老人识字,眼神还好,只要在纸上写字,老人马上领会。“中,中,没有事!”这是老人常说的话。他知道儿媳不易,尽可能不找麻烦。
老人有4个闺女,2个就在邻村,相距不足三里地,可老人从不在闺女家住,即使赶会去一趟,也是吃过饭就回来。“你在闺女家住几天咋不中?”有人这样问他。“家好,媳妇好。我不在那住!”老人倔强地说。“连亲闺女家都不住,这是对你最好的评价啊!”乡亲们感叹地对侯玉荣说。
“谁都有老的一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侯玉荣动情地说。(平原晚报 记者 李文奇 通讯员 陈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