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流着和普通人不同的血液,俗称“熊猫血”,在病人面前,他们的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着病人的安危。市审计局的万荫钦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名,通过献血,他已经挽救了10多人的生命。
万荫钦今年50多岁。自从他知道身上流淌的是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型后,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他累计献血4600多毫升。只要有需要献血的患者,万荫钦从来没有说过“不”字。2006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熟睡中的他接到了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援电话。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只有几秒钟的犹豫,但想到既然是市中心血站打来的电话,肯定是有危重病人。他急忙穿好衣服,冒着严寒,打出租车赶到了献血地点,捐献了400毫升血液。后经市中心血站反馈,是辉县市一名产妇大出血,这名产妇正好也是Rh阴性血,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正是万荫钦及时献血,才使母子得以平安。还有一次,万荫钦正在上班,他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说是有名危重病人急需Rh阴性血,他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向同事交代了一下,就迅速赶到市中心血站。由于当时比较急,献过血以后,万荫钦感到头晕恶心,四肢发软,市中心血站的同志连忙将他扶到沙发上休息,等稍微好些以后他才回到家中。按照献血规定献过血后可以休息几天,但他从来没有休息过。
万荫钦总是说,每当献血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患者企盼的目光和对生命的渴望。对人来说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常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一名党员,万荫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爱无疆,大道无垠。万荫钦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但是他却因此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不平凡的快乐。
2010年,万荫钦到一个偏僻的乡镇卫生院做调查,病床上一名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向前询问,但是不管怎么问,那名男孩始终不说一句话。经过耐心询问才得知,男孩患的是尿毒症,已经有3年多的病史,每周需要透析一次。由于长期患病,男孩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妹妹也因此辍学,并和父亲一起到外地打工。万荫钦知道这个情况后,他鼓励男孩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把身上仅有的700块钱交到男孩的手上,希望他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多年来,万荫钦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热心公益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同志们的赞誉和组织的肯定。他的同事郑兴国说:“万荫钦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同志,他热心公益事业,还经常帮助同事,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万荫钦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市学雷锋标兵,还获得新乡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他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感觉自己只是做了很普通的小事,社会给予我的荣誉太多了。”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细微之举,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德行、操守和信念。万荫钦正是靠着日积月累的善举,汇集成感动牧野的巨大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