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清明时,在过去的清明节里,人们或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或是珍惜春光,踏青、插柳枝、放风筝。但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清明节的常态。疫情之下,市民如何选择过清明节,相关部门又采取哪些措施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
随着文明祭祀之风不断深入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献一束花、忆一段往事等方式来怀念亲人,寄托思念。
鲜花已成为市民祭祀首选物品
“你家的花怎么卖,一束有多少朵?”“我想预订清明节花束,可以吗?”4月1日下午,记者在金穗大道与文化街交叉口附近的鲜花店看到,各家花店都摆满了鲜花,很多市民在此询问价钱,认真挑选着用于清明节扫墓的鲜花。
“现在大家都崇尚文明祭祀了,我们都拿鲜花祭拜,不烧纸钱了。老旧的祭祀方式不但容易引发火灾,也污染环境,不如摆放一束鲜花,既干净又漂亮。”前来预订清明节花束的王女士说。
家住人民路东段的焦女士说,这几年,每年清明节扫墓,她都会提前预订花束。以前的老旧祭祀方式,她早就不用了。另外,疫情之下,家人也很支持和倡导这种祭祀方式。
在新二街与荣校东路交叉口附近经营一家花店的于女士说,前几天,就有市民陆续前来店里预订清明节花束。为了倡导市民绿色祭祀、文明祭祀,她还特意制作了文明宣传语。
“云祭扫”追思缅怀
“各位家长,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今年的清明节扫墓将改为网上祭英烈,现将网上祭英烈的流程发给大家。”前几日,市民刘女士收到老师这样一条通知。看到老师发的通知后,刘女士和女儿一起按照网上祭英烈的流程,祭祀了烈士,并留了言。和刘女士一样,班级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组织的网上祭奠烈士活动中。
市民正在进行“网上祭扫”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除了我市部分学校开展“网络祭扫”祭英烈活动外,我市很多单位也发出了这样的倡导。这几天,渠东办事处辖区各社区(村)工作人员利用“e岗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通过鲜花、音像、网络等文明环保的新型祭扫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减少祭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减少疫情期间人员聚集的机会。凤泉区民政局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为主题,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文明缅怀的社会新风。辉县市义工志愿者服务中心,通过公众号宣传的方式,倡导大家“网络祭奠”,过“时尚清明”。
特殊时期,入园祭扫每个家庭不超过2人
清明节临近,选择错峰祭扫的市民已经不少。在凤泉区一公墓,墓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避开人流高峰,他们通过电话引导祭扫的市民错峰错时来祭奠亲人。同时为了倡导文明祭奠,墓区还推出了鞭炮纸钱换鲜花的活动,倡导市民绿色祭扫,保护环境。
因为疫情防控,我市清明节期间祭扫服务管理也作出新的规定。比如,清明节期间,全市所有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实行文明有序限量祭扫活动;广大市民要密切配合和服从民政、公安、消防、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和墓(园)区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防护措施,严禁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实地入园祭祀的,每个家庭不得超过2人,要携带身份证,自觉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
民俗专家:疫情之下,祭扫应重情而不是形式
市民俗专家申法海,对我国民俗文化颇有研究。他表示,清明节,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固定的传统节日沿袭至今,就在于它有着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清明节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这一精神永远都不会变。201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俗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既要传承保留优秀文化传统,又要适应现代生活,与时俱进。”申法海说,近些年,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市民扫墓开始用鲜花代替纸张香火,社会反响很好。今年清明节,赋予更多的特殊意义。在抗疫战斗中,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以及同胞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应该缅怀致敬他们。
疫情下的清明节如何过?申法海建议,疫情防控期间,首先应该文明祭扫,减少人员流动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大家不要太过于看重祭扫形式。市民不一定非要选择到老家上坟或进陵园扫墓,也可以选择居家祭扫、网上祭扫,甚至在家读一本革命书籍,都是一种缅怀的方式。“无论选择哪种形式过清明节,不变的是老百姓感恩生活的心。”申法海强调。
◆清明节习俗起源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节与寒食节合并为一日。(平原晚报记者 刘萌萌 李文奇 文/图)